diff --git a/source/rules.rst b/source/rules.rst index 399916d..a31157e 100644 --- a/source/rules.rst +++ b/source/rules.rst @@ -16,9 +16,9 @@ foo.o: foo.c defs.h # foo模块 cc -c -g foo.c -看到这个例子,各位应该不是很陌生了,前面也已说过,foo.o是我们的目标,foo.c和defs.h是目标所依赖的源文件,而只有一个命令\ ``cc -c -g foo.c``\ (以Tab键开头)。这个规则告诉我们两件事: +看到这个例子,各位应该不是很陌生了,前面也已说过,foo.o是我们的目标,foo.c和defs.h是目标所依赖的源文件,而只有一个命令\ ``cc -c -g foo.c``\ (以Tab键开头)。这个规则告诉我们两件事: -#. 文件的依赖关系,foo.o依赖于foo.c和defs.h的文件,如果foo.c和defs.h的文件日期要比foo.o文件日期要新,或是foo.o不存在,那么依赖关系发生。 +#. 文件的依赖关系,foo.o依赖于foo.c和defs.h的文件,如果foo.c和defs.h的文件日期要比foo.o文件日期要新,或是foo.o不存在,那么依赖关系发生。 #. 生成或更新foo.o文件,就是那个cc命令。它说明了如何生成foo.o这个文件。(当然,foo.c文件include了defs.h文件) 规则的语法 @@ -30,7 +30,7 @@ command ... -或是这样: +或是这样: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@@ -51,13 +51,13 @@ prerequisites也就是目标所依赖的文件(或依赖目标)。如果其 在规则中使用通配符 ------------------ -如果我们想定义一系列比较类似的文件,我们很自然地就想起使用通配符。make支持三个通配符:“*”,“?”和“~”。这是和Unix的B-Shell是相同的。 +如果我们想定义一系列比较类似的文件,我们很自然地就想起使用通配符。make支持三个通配符:“*”,“?”和“~”。这是和Unix的B-Shell是相同的。 -波浪号(“~”)字符在文件名中也有比较特殊的用途。如果是“~/test”,这就表示当前用户的$HOME目录下的test目录。而 “~hchen/test”则表示用户hchen的宿主目录下的test目录。(这些都是Unix下的小知识了,make也支持)而在Windows或是 MS-DOS下,用户没有宿主目录,那么波浪号所指的目录则根据环境变量“HOME”而定。 +波浪号(“~”)字符在文件名中也有比较特殊的用途。如果是“~/test”,这就表示当前用户的$HOME目录下的test目录。而 “~hchen/test”则表示用户hchen的宿主目录下的test目录。(这些都是Unix下的小知识了,make也支持)而在Windows或是 MS-DOS下,用户没有宿主目录,那么波浪号所指的目录则根据环境变量“HOME”而定。 -通配符代替了你一系列的文件,如“*.c”表示所以后缀为c的文件。一个需要我们注意的是,如果我们的文件名中有通配符,如:“\*”,那么可以用转义字符“\\”,如“\\\*”来表示真实的“\*”字符,而不是任意长度的字符串。 +通配符代替了你一系列的文件,如 ``*.c`` 表示所有后缀为c的文件。一个需要我们注意的是,如果我们的文件名中有通配符,如: ``*`` ,那么可以用转义字符 ``\`` ,如 ``\*`` 来表示真实的 ``*`` 字符,而不是任意长度的字符串。 -好吧,还是先来看几个例子吧: +好吧,还是先来看几个例子吧: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@@ -72,7 +72,7 @@ prerequisites也就是目标所依赖的文件(或依赖目标)。如果其 cat main.c rm -f *.o -其结果你试一下就知道的。 上面这个例子我不不多说了,这是操作系统Shell所支持的通配符。这是在命令中的通配符。 +其结果你试一下就知道的。 上面这个例子我不不多说了,这是操作系统Shell所支持的通配符。这是在命令中的通配符。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@@ -80,13 +80,13 @@ prerequisites也就是目标所依赖的文件(或依赖目标)。如果其 lpr -p $? touch print -上面这个例子说明了通配符也可以在我们的规则中,目标print依赖于所有的[.c]文件。其中的“$?”是一个自动化变量,我会在后面给你讲述。 +上面这个例子说明了通配符也可以在我们的规则中,目标print依赖于所有的[.c]文件。其中的“$?”是一个自动化变量,我会在后面给你讲述。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objects = *.o -上面这个例子,表示了通配符同样可以用在变量中。并不是说\ ``*.o``\ 会展开,不!objects的值就是\ ``*.o``\ 。Makefile中的变量其实就是C/C++中的宏。如果你要让通配符在变量中展开,也就是让objects的值是所有[.o]的文件名的集合,那么,你可以这样: +上面这个例子,表示了通配符同样可以用在变量中。并不是说\ ``*.o``\ 会展开,不!objects的值就是\ ``*.o``\ 。Makefile中的变量其实就是C/C++中的宏。如果你要让通配符在变量中展开,也就是让objects的值是所有[.o]的文件名的集合,那么,你可以这样: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@@ -103,7 +103,7 @@ prerequisites也就是目标所依赖的文件(或依赖目标)。如果其 #. 列出(1)中所有文件对应的“.o”文件,在(3)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是由make自动编译出的。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- + $(patsubst %.c,%.o,$(wildcard *.c)) #. 由(1)(2)两步,可写出编译并链接所有“.c”和”.o“文件 @@ -112,7 +112,7 @@ prerequisites也就是目标所依赖的文件(或依赖目标)。如果其 objects := $(patsubst %.c,%.o,$(wildcard *.c)) foo : $(objects) - cc -o foo $(objects) + cc -o foo $(objects) 这种用法由关键字“wildcard”,“patsubst”指出,关于Makefile的关键字,我们将在后面讨论。 @@ -131,13 +131,13 @@ Makefile文件中的特殊变量“VPATH”就是完成这个功能的,如果 另一个设置文件搜索路径的方法是使用make的“vpath”关键字(注意,它是全小写的),这不是变量,这是一个make的关键字,这和上面提到的那个VPATH变量很类似,但是它更为灵活。它可以指定不同的文件在不同的搜索目录中。这是一个很灵活的功能。它的使用方法有三种: -\ ``vpath ``\ +\ ``vpath ``\ 为符合模式的文件指定搜索目录。 \ ``vpath ``\ 清除符合模式的文件的搜索目录。 -\ ``vpath``\ +\ ``vpath``\ 清除所有已被设置好了的文件搜索目录。 vapth使用方法中的需要包含“%”字符。“%”的意思是匹配零或若干字符,(需引用“%”,使用“\\%”)例如,“%.h”表示所有以 “.h”结尾的文件。指定了要搜索的文件集,而则指定了< pattern>的文件集的搜索的目录。例如: @@ -199,30 +199,30 @@ vapth使用方法中的需要包含“%”字符。“%”的意思是 all : prog1 prog2 prog3 .PHONY : all - + prog1 : prog1.o utils.o cc -o prog1 prog1.o utils.o - + prog2 : prog2.o cc -o prog2 prog2.o - + prog3 : prog3.o sort.o utils.o cc -o prog3 prog3.o sort.o utils.o -我们知道,Makefile中的第一个目标会被作为其默认目标。我们声明了一个“all”的伪目标,其依赖于其它三个目标。由于默认目标的特性是,总是被执行的,但由于“all”又是一个伪目标,伪目标只是一个标签不会生成文件,所以不会有“all”文件产生。于是,其它三个目标的规则总是会被决议。也就达到了我们一口气生成多个目标的目的。“.PHONY : all”声明了“all”这个目标为“伪目标”。(注:这里的显式 “.PHONY : all” 不写的话一般情况也可以正确的执行,这样make可通过隐式规则推导出, “all” 是一个伪目标,执行make不会生成“all”文件,而执行后面的多个目标。建议:显式写出是一个好习惯。) +我们知道,Makefile中的第一个目标会被作为其默认目标。我们声明了一个“all”的伪目标,其依赖于其它三个目标。由于默认目标的特性是,总是被执行的,但由于“all”又是一个伪目标,伪目标只是一个标签不会生成文件,所以不会有“all”文件产生。于是,其它三个目标的规则总是会被决议。也就达到了我们一口气生成多个目标的目的。“.PHONY : all”声明了“all”这个目标为“伪目标”。(注:这里的显式 “.PHONY : all” 不写的话一般情况也可以正确的执行,这样make可通过隐式规则推导出, “all” 是一个伪目标,执行make不会生成“all”文件,而执行后面的多个目标。建议:显式写出是一个好习惯。) 随便提一句,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,目标也可以成为依赖。所以,伪目标同样也可成为依赖。看下面的例子: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.PHONY : cleanall cleanobj cleandiff - + cleanall : cleanobj cleandiff rm program - + cleanobj : rm *.o - + cleandiff : rm *.diff @@ -231,14 +231,14 @@ vapth使用方法中的需要包含“%”字符。“%”的意思是 多目标 ------ -Makefile的规则中的目标可以不止一个,其支持多目标,有可能我们的多个目标同时依赖于一个文件,并且其生成的命令大体类似。于是我们就能把其合并起来。当然,多个目标的生成规则的执行命令不是同一个,这可能会可我们带来麻烦,不过好在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自动化变量“$@”(关于自动化变量,将在后面讲述),这个变量表示着目前规则中所有的目标的集合,这样说可能很抽象,还是看一个例子吧。 +Makefile的规则中的目标可以不止一个,其支持多目标,有可能我们的多个目标同时依赖于一个文件,并且其生成的命令大体类似。于是我们就能把其合并起来。当然,多个目标的生成规则的执行命令不是同一个,这可能会可我们带来麻烦,不过好在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自动化变量“$@”(关于自动化变量,将在后面讲述),这个变量表示着目前规则中所有的目标的集合,这样说可能很抽象,还是看一个例子吧。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bigoutput littleoutput : text.g generate text.g -$(subst output,,$@) > $@ -上述规则等价于: +上述规则等价于: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@@ -252,7 +252,7 @@ Makefile的规则中的目标可以不止一个,其支持多目标,有可能 静态模式 -------- -静态模式可以更加容易地定义多目标的规则,可以让我们的规则变得更加的有弹性和灵活。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语法: +静态模式可以更加容易地定义多目标的规则,可以让我们的规则变得更加的有弹性和灵活。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语法: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@@ -260,28 +260,28 @@ Makefile的规则中的目标可以不止一个,其支持多目标,有可能 ... -targets定义了一系列的目标文件,可以有通配符。是目标的一个集合。 +targets定义了一系列的目标文件,可以有通配符。是目标的一个集合。 -target-parrtern是指明了targets的模式,也就是的目标集模式。 +target-parrtern是指明了targets的模式,也就是的目标集模式。 -prereq-parrterns是目标的依赖模式,它对target-parrtern形成的模式再进行一次依赖目标的定义。 +prereq-parrterns是目标的依赖模式,它对target-parrtern形成的模式再进行一次依赖目标的定义。 -这样描述这三个东西,可能还是没有说清楚,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。如果我们的定义成“%.o”,意思是我们的;集合中都是以“.o”结尾的,而如果我们的定义成 “%.c”,意思是对所形成的目标集进行二次定义,其计算方法是,取模式中的“%”(也就是去掉了[.o]这个结尾),并为其加上[.c]这个结尾,形成的新集合。 +这样描述这三个东西,可能还是没有说清楚,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。如果我们的定义成“%.o”,意思是我们的;集合中都是以“.o”结尾的,而如果我们的定义成 “%.c”,意思是对所形成的目标集进行二次定义,其计算方法是,取模式中的“%”(也就是去掉了[.o]这个结尾),并为其加上[.c]这个结尾,形成的新集合。 -所以,我们的“目标模式”或是“依赖模式”中都应该有“%”这个字符,如果你的文件名中有“%”那么你可以使用反斜杠“\\”进行转义,来标明真实的“%”字符。 +所以,我们的“目标模式”或是“依赖模式”中都应该有“%”这个字符,如果你的文件名中有“%”那么你可以使用反斜杠“\\”进行转义,来标明真实的“%”字符。 -看一个例子: +看一个例子: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objects = foo.o bar.o - + all: $(objects) - + $(objects): %.o: %.c $(CC) -c $(CFLAGS) $< -o $@ -上面的例子中,指明了我们的目标从$object中获取,“%.o”表明要所有以“.o”结尾的目标,也就是“foo.o bar.o”,也就是变量$object集合的模式,而依赖模式“%.c”则取模式“%.o”的“%”,也就是“foo bar”,并为其加下“.c”的后缀,于是,我们的依赖目标就是“foo.c bar.c”。而命令中的“$<”和“$@”则是自动化变量,“$<”表示所有的依赖目标集(也就是 “foo.c bar.c”),“$@”表示目标集(也就是“foo.o bar.o”)。于是,上面的规则展开后等价于下面的规则: +上面的例子中,指明了我们的目标从$object中获取,“%.o”表明要所有以“.o”结尾的目标,也就是“foo.o bar.o”,也就是变量$object集合的模式,而依赖模式“%.c”则取模式“%.o”的“%”,也就是“foo bar”,并为其加下“.c”的后缀,于是,我们的依赖目标就是“foo.c bar.c”。而命令中的“$<”和“$@”则是自动化变量,“$<”表示所有的依赖目标集(也就是 “foo.c bar.c”),“$@”表示目标集(也就是“foo.o bar.o”)。于是,上面的规则展开后等价于下面的规则: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@@ -290,12 +290,12 @@ prereq-parrterns是目标的依赖模式,它对target-parrtern形成的模式 bar.o : bar.c $(CC) -c $(CFLAGS) bar.c -o bar.o -试想,如果我们的“%.o”有几百个,那么我们只要用这种很简单的“静态模式规则”就可以写完一堆规则,实在是太有效率了。“静态模式规则”的用法很灵活,如果用得好,那会一个很强大的功能。再看一个例子: +试想,如果我们的“%.o”有几百个,那么我们只要用这种很简单的“静态模式规则”就可以写完一堆规则,实在是太有效率了。“静态模式规则”的用法很灵活,如果用得好,那会一个很强大的功能。再看一个例子: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files = foo.elc bar.o lose.o - + $(filter %.o,$(files)): %.o: %.c $(CC) -c $(CFLAGS) $< -o $@ $(filter %.elc,$(files)): %.elc: %.el @@ -309,13 +309,13 @@ $(filter %.o,$(files))表示调用Makefile的filter函数,过滤“$files” 在Makefile中,我们的依赖关系可能会需要包含一系列的头文件,比如,如果我们的main.c中有一句“#include "defs.h"”,那么我们的依赖关系应该是: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- + main.o : main.c defs.h 但是,如果是一个比较大型的工程,你必需清楚哪些C文件包含了哪些头文件,并且,你在加入或删除头文件时,也需要小心地修改Makefile,这是一个很没有维护性的工作。为了避免这种繁重而又容易出错的事情,我们可以使用C/C++编译的一个功能。大多数的C/C++编译器都支持一个“-M”的选项,即自动找寻源文件中包含的头文件,并生成一个依赖关系。例如,如果我们执行下面的命令: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- + cc -M main.c 其输出是: @@ -368,7 +368,7 @@ gcc -MM main.c的输出则是:: 转成: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- + main.o main.d : main.c defs.h 于是,我们的[.d]文件也会自动更新了,并会自动生成了,当然,你还可以在这个[.d]文件中加入的不只是依赖关系,包括生成的命令也可一并加入,让每个[.d]文件都包含一个完赖的规则。一旦我们完成这个工作,接下来,我们就要把这些自动生成的规则放进我们的主Makefile中。我们可以使用Makefile的“include”命令,来引入别的Makefile文件(前面讲过),例如: @@ -376,7 +376,7 @@ gcc -MM main.c的输出则是:: .. code-block:: makefile sources = foo.c bar.c - + include $(sources:.c=.d) 上述语句中的“$(sources:.c=.d)”中的“.c=.d”的意思是做一个替换,把变量$(sources)所有[.c]的字串都替换成[.d],关于这个“替换”的内容,在后面我会有更为详细的讲述。当然,你得注意次序,因为include是按次来载入文件,最先载入的[.d]文件中的目标会成为默认目标。